1、如果是做的相对定量,用CTmean的结果就可以了,计算方法就是R=2-ΔΔCt,现在很多仪器你只要设置的时候明确标出内参基因和目的基因,这个结果也是会有自带软件给计算出来的。
2、看CT值是分析荧光定量PCR最直观的一个数据,CT值一般在35左右就失去参考价值了,平时我们实验室用BIODAI-PCR荧光定量法测得的扩增曲线的起跳值基本在30左右。
3、实时荧光定量PCR(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,RTFQ PCR) 是1996 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 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定量试验技术,它是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的探针,对PCR产物进行标记跟踪,实时在线监控反应过程,结合相应的软件可以对产物进行分析,计算待测样品模板的初始浓度。
4、如果有标准曲线,按照标准曲线计算。一般都是相对量,则用delta delta CT方法来计算。举例如下:对照组基因A的CT值为20, 内参(比如βactin)CT值15。实验组基因A CT值18,内参CT值14。首先算加样量:delta CT=15-14=1。2的1次方是2。也就是说实验组的加样量是对照组的2倍。
5、Sybergreen可以和所有核酸结合,没有特异性。所以要保证特异性的话,最好用其他的方法。扩增体系中加入模板DNA的体积,比如同时10微升的体系,对照组加1微升DNA,实验组加2微升DNA,则实验组的加样量是对照组的2倍。
将每一组样本每一个目的基因的△Ct都算好,整理进Excel,用本次实验中待研究样本的△Ct减去对照组样本的△Ct,并同时对所有结果取相反数,该步运算得到的结果就是-△△Ct。最后,对-△△Ct进行2的幂运算,即2^-△△Ct就得出Fold Change。
在做定量PCR的时候,先比较内参的Ct值的差别(相减,delta Ct)。然后再比较目的基因的Ct值差别 (还是相减,delta Ct)。然后再把得到的两个delta Ct进行相减,得到最后的结果△△Ct.计算基因表达倍数的差别时,算为2的△△Ct方。前面是否加减号,取决于你一开始的时候做减法的时候那个放在前面。
得到△Ct1,用b基因的Ct值减去18s的Ct值得到△Ct2,然后用△Ct1-△Ct2=△△Ct,而a,b基因的表达量差别为2(-ΔΔCt)次方。当然这计算方法是基于荧光定量的数学计算模型简化来的,平时使用没什么问题,如果两个目的基因的扩增效率不一样,这个计算方法是不能用的。
△△Ct是荧光定量计算公式的简化形式,用于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别或变化比率。Ct=-1/lg(1+Ex)*lgX+lgN/lg(1+Ex),其中,n为扩增反应的循环次数,X为初始模板量,Ex为扩增效率,N为荧光扩增信号达到阈值强度时扩增产物的量。
应该是至少3次独立实验,而不是重复3次PCR。如果3次试验,每次重复3次(取平均值算一次)。然后先定各个基因在对照组的值为一,再算出其他组该基因的相对量,比如内参CT值一样(都是15),而TNF的CT值对照组是20,而模型组是19,则相对量是2 (对照组为1)。
1、在实时荧光定量PCR (qPCR) 中,Cq 值代表着 PCR 反应的阈值。Cq 值越低,说明模板开始翻倍的时间越早,即样本中的目标基因含量越高。因此,Cq 值可以用来估计目标基因表达量的相对水平。
2、在研究实验室中,qPCR 测定广泛用于定量测量转化细胞系中的基因拷贝数(基因剂量)或突变基因的存在。与逆转录 PCR (RT-PCR) 相结合,qPCR 分析可用于精确定量基因表达的变化,例如,通过测量细胞的变化,响应不同环境条件或药物治疗的表达增加或减少mRNA水平。
3、qPCR数据处理方法为△△Ct法原理 【△△Ct法原理】其特点是只依靠Ct值来计算结果,因此跑完qPCR之后的结果中除了Ct值外,其他数据几乎在后续分析和计算中是用不到的。但前提是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扩增效率应基本一致。
4、不能。根据查询中华医学网,CQ值超过30意味着目标基因的起始浓度较低或者未能成功扩增不能再使用。CQ值是实时荧光定量PCR(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)中的一个指标,用于判断扩增曲线的质量和可靠性。CQ值越低,表示目标基因的起始浓度越高。